WeTalk | The Daily Orange主编:求真知,正视听

采编:皮奥睿、曾泽

DO-1.png

 The Daily Orange是美国纽约州雪城地区由学生管理的独立纸媒。每期流量6000份,每周网页版新闻访问高达45000次。作为雪城覆盖面最广的校园报纸,读者覆盖约20000人。每期报刊都免费分发至雪城大学的以及周边100多个地点。该报于1903年创刊,1971年开始完全独立出版。2018年,The Daily Orange被美国专业记者协会(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评为全国最佳全能学生报纸。

【官网-电子版新闻】http://dailyorange.com

【往期期刊】https://issuu.com/dailyorange

The Daily Orange (每日橙报) 主编 : Casey Darnell

The Daily Orange (每日橙报) 主编 : Casey Darnell

2020年对Darnell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大四的他现任一家学生运营的独立报社,The Daily Orange (每日橙报),的主编。Darnell的杂志学和政治学学术背景使他对传统媒体、文化交融以及政治都有着独特的看法。WeMedia Lab和The Daily Orange(以下简称D.O.)的合作少不了Darnell的付出,让国际生更多的融入校园,多文化的交流是WeMedia Lab和D.O.的共同愿景。

屏幕快照 2021-01-04 01.21.38.png

01

现在D.O.要做的工作主要是什么?

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在探寻新的工作模式,比如用Zoom会议等工具来开展线上工作。我们依然在策划很多报道。我们最近报道了一名学生如何开发应用程序来帮助人们识别本地的企业(Local Business),在疫情期间,这种故事还是很振奋人心的。不过确实,我们目前的工作量并不像往常一样那么大。

02

你是如何成为雪城地区最有名的学生报纸The Daily Orang的主编的呢?

我大一的时候作为设计编辑加入D.O.,负责设计印刷版面,除此之外我一直在为D.O.写作。一年后,我从新闻编辑助理成长成一位合格的新闻编辑,之后也开始负责数字版面的编辑。今年我申请了主编,因为没有其他候选人,所以我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D.O.新一任的主编。

03

作为The Daily Orange的新上任的主编,你对这个团队的愿景是什么样的?

首先今年秋季的情况会很复杂,很难说会发生什么,希望我们可以安全的度过这一年。我对团队短期的计划是改善我们的招聘模式,同时加强D.O.的线上数字内容。在商业方面,可以推广更多的线上广告并且继续开发D.O.的社交媒体平台吸引流量。

04

D.O.先前发表了几篇文章批评雪城大学的管理,比如学校在Black Lives Matter(BLM)的态度以及学费的问题,你对这些文章有什么看法?

你提到的第一篇其实来自我们Newhouse(学院)的一名教授,并不是D.O.的编辑撰写的文章,属于意见专栏。另一篇关于学生学费的文章来自我们的一个专栏作家,是我们认可的评论。这几个问题都比较敏感,我很难发表我的意见,但D.O.一直都在努力的接受大学每一个成员的不同观点,这也是D.O.的使命之一。

05

所以你接受所有有意见的人,而D.O.只是作为一个平台发布各种不同的想法?

并非如此。你可以感受到雪城大学是一个偏向自由派的大学,所以和我们一起工作的学生的观点一般都偏向自由,但你总会遇到一些保守派的学生,他们的想法也会有所不同。我们接受不同的观点,但不一定采纳。

06

D.O.开除了一名发表种族主义言论的保守专栏作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独立报纸审查制度的讨论。那么你作为一名主编,你如何看待新闻中存在的政治正确?

我们决定撤换的那位专栏作家是因为她在种族主义问题上的诡辩,她当时提出种族主义制度化(Institutional Racism)在社会中不存在的观点,仅仅争论这一点就反映出了问题。固有的偏见使她在言论中把有色人种和犯罪活动联系在一起。D.O.并不支持这样的言论。我们知道一些思维保守的人会认为这是审查制度侵犯了言论自由,为了平衡,我们聘用了另一位风格偏保守的作家来代替她。我们仍然会发布不同的观点,提供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07

最近有很多关于BLM的新闻,那你如何从媒体人的角度看待这些反种族主义运动?

我认为作为一个媒体组织,对于如何准确、公正地报道抗议者和警察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其实全国各地都有十分和平的抗议活动,我们不能因为一次暴力抗议的事件,就认为所有的抗议活动和抗议者都是暴力的。在这场席卷美国的运动中,我们更希望强调学生的声音,我们有许多出色的学生们试图改变存在种族歧视问题,我们想通D.O.这个平台为他们发声。

在过去的一年里,学生和学校积极沟通也做出了不少改善。同时,这个问题从学校内部来讲也十分复杂。但有一点显而易见,雪城大学是白人学生颇多,从这点上来看,去寻找多元化背景的人和组织是很困难的。我认为去寻找接触校园里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组织,比如African Union,去了解他们的文化才能够解决这类问题。减少文化之间的隔阂,我认为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共同迈出的第一步。同时D.O.在接下来会在招募新成员的时候会考虑多元化的因素,虽然环境有所限制,但是D.O.愿意为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敞开大门。

08

雪城大学大约有20%的学生是国际生,那么从你的角度来看,国际生们在像The Daily Orange这样的媒体团队中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是的,我认为国际生是雪城大学里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作为面向校园的报刊其实错过了很多对国际学生重要的报道。我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记者和作者报道(国际生)的问题。D.O.也在逐渐改变这一局面。例如,去年秋季,当校园出现对国际生的排外情绪时,我们让一位来自中国的编辑:Kaizhao Lin,把我们的一篇相关文章翻译成了中文并印刷在了报纸上。这是D.O.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么做。《纽约时报》就是这么做的,他们有时候会有针对性地翻译一些文章面向不同群体。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招聘计划,但近几年已经开始有国际生加入D.O.,为我们带来新的视角,我发现他们的贡献是我们永远无法达到的。

The Daily Orange 2019年11月18日刊, 封面以及封面故事

The Daily Orange 2019年11月18日刊, 封面以及封面故事

09

你是怎么进入媒体行业的?

我在读高中的时候其实是想成为一名作家,去写一些有创意的小说,但因为种种原因事与愿违。当时我高中的一位文学老师刚好开始在学校开了新闻专业的课程,于是我就去试试水,出乎意料的发现新闻真的很有意思。进入大学之后加入了The Daily Orange,但其实大学的第一年更像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尝试不同的东西,然后才慢慢认真起来。所以是我上大学之后才意识到我想进入媒体行业从事新闻和记者的工作。

10

目前The Daily Orange还在坚持每周出版纸质报纸,但其实有很多媒体公司,比如The New York Times等等都在开发线上平台。所以在媒体行业一直有着“纸媒已死”的论调,你是怎么看待这个理论的?

我相信纸媒正在消亡,并且这种情况其实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从D.O.逐年下降的印刷量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更多的读者更喜欢在线或者手机上阅读,看印刷版的人已经很少了。2018年的时候,D.O.的每周出版量从4天减少到3天。这其实就是从印刷到网络的缓慢转变。我也相信,这次疫情会加速这一进程。因此,数字化无疑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也不知道D.O.的印刷版刊物还能维持多久。

11

通过在Newhouse学院的学习,在学院精神的影响下你在媒体行业中如何定位自己?

坦诚地讲,比起媒体人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编辑。媒体行业中比较强调“以人为本”。很多时候报道故事其实讲的不在于故事本身,而是关于这个人。比如说商业故事的本质其实还是关于人,这个人如何创业如何成功。所以作为一个编辑,应该去报道人们的奋斗和成功,那些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定位。

12

如果你有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你会怎样改变你的大学生活?

如果我有机会再过一遍大学生活,我可能还会选择做D.O.的主编。不过我可能会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我希望可以专攻自己兴趣的专业,因为这可以给我带来更专业的观点。打个比方,如果我主修经济或者商科,我可以在报道一些商业故事时有更深的感触和共鸣,也可以写出更细腻的文章。

Previous
Previous

WeTalk | Student Association主席:以史为鉴,共创未来